图 视网膜—腹侧外膝体—导水管周围灰质通路介导亮光干预的镇痛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22030、32171010、31771170)等资助下,暨南大学任超然团队在亮光干预镇痛作用的神经环路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导水管周围灰质相关光信息传导环路介导亮光干预的镇痛作用 (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periaqueductal gray area for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bright light treatment)”为题,于2022年3月8日发表于《神经元》(Neuron)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2.02.009。

外界光照条件通过光信息传导系统影响着机体的诸多生理功能。除了能够参与视觉形成外,光还具有改善情绪、提升认知能力及镇痛的作用,统称为光的非成像功能。任超然团队近年来聚焦于光的非成像功能开展系列研究,前期报道了丘脑腹侧外膝体(vLGN/IGL)中介传导的亮光信息可分别通过外侧缰核及丘脑连接核发挥抗抑郁作用和提升空间记忆的作用。

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视网膜—vLGN/IGL—外侧及腹外侧导水管周围灰质(l/vlpAG)通路在亮光干预镇痛中的关键作用机制(图)。研究者通过神经通路示踪及光遗传技术发现小鼠脑内存有一条视网膜—vLGN/IGL—l/vlpAG通路;通过系列实验证明亮光特异性激活视网膜—vLGN/IGL—l/vlpAG通路可发挥镇痛作用,而抑制该通路则可显著降低亮光的镇痛效果。该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非成像光信息传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涵,并有望为靶向光信息传导系统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