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组织创造力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672155)等资助下,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白云涛教授团队,立足于更具真实性和复杂性的组织场景,基于社会比较理论深入探究了员工创造力的负面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创造力的阴暗面:同事对员工创造力的嫉妒和排斥(The Dark Side of Creativity: Coworker Envy and Ostracism as a Response toEmployee Creativity)”为题,于2020年11月在《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bhdp.2020.08.001。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组织将创新视作自身发展的首要任务。“如何更好地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以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这一核心议题已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往创造力研究中普遍关注员工创造力的积极效应,却忽略了员工高创造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潜在成本。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真实的组织场景中,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创造力的员工,往往会遭到同事意想不到的对待。
因此,该团队立足于真实的管理情景和现存的理论缝隙,引领性地提出“创新阴暗面”这一主题,以社会比较理论为基础,通过两次追踪问卷数据调研发现:员工创造力高会存在负面效应。具体而言,创造力高的员工会引发同事的嫉妒情绪,进而激发其排斥行为。该团队亦给出缓解这一负面效应的相关建议,即创造力高的员工要主动与同事构建良好的交换关系(Coworker Exchange Relationship, CWX),以消除同事间的嫉妒情绪;或避免在同事面前炫耀与领导过近的关系(Leader-member Exchange Relationship, LMX)而激发同事的比较意识。由此可见,无论是团队管理者还是高创造力的员工,都应妥善处理这两种典型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
创造力是近20年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该团队的相关研究不仅补充了“创造力阴暗面”的研究缺口,为未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亦具备较强的管理实践价值,鼓励管理者营造和谐的工作场所氛围以激发团队内部的创造力。
图1 创造力“阴暗面”的研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