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发表Science:调控胆固醇吸收的基因
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LIMA1 variant promotes low plasma LDL cholesterol and decreases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的文章,发现了一个家族性低LDL-C的哈萨克族人家系,并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基因关联性分析,发现LIMA1基因罕见移码突变(K306fs)与低LDL-C显著相关。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7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生科院宋保亮教授,以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教授。第一作者为张莹钰博士,付真彦博士和魏健博士。
宋保亮教授
胆固醇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脂类物质,其代谢水平与脑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长期摄入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其中,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联性最强。
研究表明,胆固醇水平主要受两方面调控,一方面饮食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受遗传因素影响。从人类遗传学的角度探究胆固醇的调控机制,这正是宋保亮团队研究的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疆哈萨克族部分人体内有保护的基因和变异,突变携带者除胆固醇水平降低外,身体各项指标健康。
他们在针对新疆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家族性低LDL-C的哈萨克族人家系,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基因关联性分析,发现LIMA1基因罕见移码突变(K306fs)与低LDL-C显著相关。深入研究发现,LIMA1特异性表达在小肠上,通过与NpC1L1蛋白(该通路也由宋保亮团队前期工作系统揭示)互作将后者锚定到肌球蛋白Myosin Vb上,从而调控小肠胆固醇的吸收。
这项研究为降胆固醇提供了新的药物研发靶点。该研究还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哈萨克族人虽然消耗较多牛羊肉,但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低于汉族人群。
作者简介:
宋保亮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3-1997 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1997-2002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
工作经历与任职
2002-2005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
2005-2014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其中:2012-2014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3-2014 生化细胞所所长助理
2014-至今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
学术兼职
2013年-至今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ioscience of Lipids (ICBL) 执行委员
2013年-至今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会 常务理事
2014年-至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会 常务理事
2016年-至今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脂代谢与生物能学分会 副理事长
2010年-至今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副主编
2012年-至今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编委
奖励及荣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
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2)
“****”首批次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2)
亚太Arthur Kornberg Memorial Award(201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
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
教育部****计划特聘教授(2014)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奖(2015)
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2016)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
研究概述
我们主要研究胆固醇代谢调控及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细胞内胆固醇运输、人体胆固醇代谢稳态调控和胆固醇代谢新功能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性成果,包括:1)首次发现并证明溶酶体通过和过氧化物酶体形成膜接触将胆固醇转移给后者,开拓了胆固醇运输研究的前沿领域;2)系统性阐明小肠胆固醇吸收的分子途径,鉴定出该途径中一系列重要蛋白;3)深入探索胆固醇内源合成的负反馈调控机制—HMGCR蛋白的受控降解,揭示肝脏脂质合成与脂肪能量代谢的联系;4)构建基于胆固醇合成负反馈调控途径的筛选体系,获得能同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活性化合物—白桦酯醇;5)发现抑制胆固醇合成可明显减少肝癌发生,以及胆固醇可共价修饰SMO蛋白,揭示胆固醇代谢的新功能。
原文标题:
A LIMA1 variant promotes low plasma LDL cholesterol and decreases intestinal cholesterol absor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