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区受威胁树种的多样性分布格局与保护研究
生物地理过渡区是不同生物地理区域之间交汇的狭窄地区,通常具有更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独特而多样的进化历史。过渡区对相邻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早期预警”探测器;然而,狭窄的过渡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经常被忽略,研究其多维度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缘,是热带区系向亚热带区系的过渡地带,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橡胶等经济作物种植大面积增加,致使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减少,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威胁。2013年中国植物园联盟启动实施了西双版纳地区“零灭绝”保护计划,旨在通过10年的时间开展区域本土物种全覆盖清查,评估每个物种的分布情况及其受威胁状态,探索本土植物保护的有效途径,实现地区物种的零灭绝。
版纳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基于“零灭绝”保护计划的野外调查数据(本土植物全覆盖数据库),选取了西双版纳地区不同受威胁等级的158种木本树种,以乡镇行政区划为研究单元开展了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进化特异性且全球濒危(EDGE, evolutionary distinctiveness and global endangerment)、标准化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结构的空间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及其环境解释因子的研究,探讨当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否能够有效保护地区物种的进化历史,继而提供保护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EDGE与系统发育多样性两两之间高度相关,而两个标准化指标均与其余指标表现不相关关系,表明地区的物种进化历史呈现与物种多样性不一致的区域优先保护分布格局;气候、土壤与地形因素共同影响了多样性分布格局,而橡胶园的大规模种植是地区受威胁树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威胁因素;目前基于物种多样性建立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保护约69%的濒危物种进化潜力。研究进一步提出以物种多样性为主、进化历史为辅的保护手段对现有保护区布局进行优化与完善,同时建议合理规划橡胶园种植布局,将橡胶园限制在海拔800 米以下,是实现橡胶种植的高效经济回报和多种受威胁树种生存空间有效保护的最优解决路径;基于布龙州级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具有高比例的热带区系属性,建议将其提升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优化扩大其范围;此外,建议在象明乡建立新的保护区,以保护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提出重点保护关键物种,研究显示仍有双腺黄桐Endospermum diadenum、小花苹婆Sterculia micrantha、滇马蹄果protium yunnanense、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树斑鸠菊Strobocalyx arborea、沙梨木Crateva magna、易武柯Lithocarpus farinulentus 7个受威胁物种还未实现迁地保护,建议进一步实施相关措施保护这些物种,以实现受威胁物种的零灭绝。
该研究借助“零灭绝”保护计划的数据基础深入探讨了热带生物多样性科学有效保护,强调了过渡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性,为热带—亚热带过渡地区的多维度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保护实践提供了一项科学实例。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al phylogenetic patterns and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woody species in a transition zone of southwest China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西双版纳地区受威胁木本树种的海拔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