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南威尔士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Maarit Laaksonen博士领导的这项世界上首次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未来五分之一的甲状腺癌可归因于目前的超重和肥胖水平。

Laaksonen博士是数据科学的高级讲师,他表示,在过去20年里,澳大利亚肥胖的流行率翻了一番,75%的澳大利亚男性和60%的澳大利亚女性超重或肥胖,这一点令人担忧。

Laaksonen博士说:“这一发现意味着未来10年将有近1万例甲状腺癌发生。”“在澳大利亚,肥胖占75%。”

癌症研究的主要权威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得出结论,身体肥胖是甲状腺癌的一个因果风险因素。

但Laaksonen博士说,这是第一次有研究评估由目前超重和肥胖水平导致的甲状腺癌负担,并按性别进行比较。

甲状腺癌是少数几种女性比男性常见2-3倍的癌症之一,但Laaksonen博士说,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导致的未来甲状腺癌负担对男性来说比女性更高。

超重或肥胖可以解释男性中五分之二的甲状腺癌,女性中十分之一的甲状腺癌。

Laaksonen博士说:“是什么导致了超重/肥胖相关的甲状腺癌风险的性别差异,目前还不清楚。”

“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迫切需要制止和扭转目前全球体重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肥胖,尤其是男性。”

Laaksonen博士说,虽然这项研究确定了澳大利亚五分之一的甲状腺癌与什么有关,但尚不清楚如何解释其余的甲状腺癌。

“其他生活方式的因素似乎没有影响,但电离辐射暴露、碘缺乏、一些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已知会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甲状腺癌有点像前列腺癌,其风险因素目前还没有很好地了解。”

这项研究的发现是基于澳大利亚的7项队列研究,涉及37万名参与者,这使得评估甲状腺癌等不太常见的癌症成为可能。

Laaksonen博士说:“我们将这七项研究的数据与国家癌症和死亡数据库联系起来,这七项研究在研究基线时都确定了参与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这让我们能够在随访期间估计BMI-癌症和BMI-死亡之间的联系强度。”

“我们根据最新的2017-2018年国家健康调查(National Health Survey)估计了澳大利亚人口中最新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率,然后结合相关性强度和暴露流行率估计来估计人口归因分数[pAF]。

paf描述了在人群水平上有多少比例的未来癌症可以通过当前的暴露来解释。我们使用了我开发的先进的pAF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先进的pAF方法允许进行无偏倚的疾病负担估计,以及比较研究中各人群亚组的可预防疾病负担。Laaksonen博士说:“这些方法需要获取大量队列数据。”

由于男性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增加了甲状腺癌负担的性别差异。

Laaksonen博士说:“最后,我们将pAF估计数乘以未来10年(2021-2030年)甲状腺癌的预测数字,以得到预期因身体肥胖而发生的甲状腺癌的绝对数字。”

该项目由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和新南威尔士州癌症研究所共同资助,目的是首次评估澳大利亚未来可预防的癌症负担及其决定因素。

参与这项研究的团队包括研究基于的七个队列研究的合作者和代表。

他们来自澳大利亚的各种大学、研究所和癌症委员会。

Laaksonen博士之前发表过关于可预防肺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和头颈癌的研究结果。

这位数据科学家是一个国际团队的成员,该团队最近获得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55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在国际上扩大癌症负担分析。

“这项资助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使用我的方法来通知全球癌症控制。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维多利亚癌症委员会、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专家。”

她的下一步工作包括对胃癌和食管癌的可预防负担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关于澳大利亚所有癌症的可预防癌症负担的摘要论文。

Journal Reference:

Maarit A. Laaksonen, Robert J. MacInnis, Karen Canfell, Jonathan E. Shaw, Dianna J. Magliano, Emily Banks, Graham G. Giles, Julie E. Byles, Tiffany K. Gill, paul Mitchell, Vasant Hirani, Robert G. Cumming, Claire M. Vajdic. Thyroid cancers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by reduc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ustralia: a pooled cohor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1; DOI: 10.1002/ijc.3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