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中都会出现一些低水平的致癌物,也就是促进癌症形成的物质或辐射。已经发现的最广泛物质之一是苯并芘(benzopyrene),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存在于诸如木炉,排烟,烧烤的肉和鱼等炉灶的烟气中,其致癌的原因是苯并芘的一种活性成分:BpDE可直接破坏DNA序列,形成所谓的DNA加成物(adduct),进而促进致癌突变。

一项新的英国研究发现了环境中致癌因子如何激活DNA中基因重组背后的新机制,这一新见解可以帮助解释致癌因子的影响,并预测哪些个体可能更容易被这些因子影响,患上癌症。

这一研究发现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尽管之前已有模型显示BpDE如何导致DNA发生突变,但具体的途径,科学家们仍不清楚。目前认为,BpDE加成物在DNA合成过程中引起突变,是因为它们激活了一种称为跨损伤DNA复制(Translesion Synthesis)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尽管存在未修复的损伤,细胞仍可以复制DNA,从而允许复制叉继续前进,诱导突变。

但是,研究证据还表明,另一个称为同源重组(HR)的过程通过复制基因组的其他未损坏部分而起作用。HR蛋白修复复杂的DNA损伤,例如DNA链断裂和链间交联,并保护和恢复停滞或断裂的复制叉。

最新研究先用BpDE处理了人类细胞系,然后利用如显微镜之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同源重组途径的具体细节,结果他们发现HR由BpDE加成物的异常机制推进,这个过程即使是没有停滞或折叠的复制叉,也可以激活。而且可以在DNA的单链缺口处被激活,该缺口是由primpol(人类pRIMpOL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重新启动产生的。

这些发现还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庞大的DNA加成物上,姐妹染色单体(由染色体的DNA复制形成的相同拷贝)与HR产物之间的交换,实际上是由​​复制叉塌陷和DSB修复连接的,这个过程与复制后间隙修复有关。此外,这些复制后的缺口是由primpol产生的,表明了DNA损伤耐受期间primpol发挥了作用。

来自伯明翰大学癌症与基因组科学研究所的Eva petermann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苯并芘对细胞影响的新见解,这对于理解癌症的总体环境原因和总体癌症发展至关重要。了解这种机制可以帮助更好地预测和检测污染的负面影响,更好地解释癌症基因组学,例如,HR基因BRCA2和RAD52的遗传变异对肺癌易感性很重要,这意味着了解HR如何帮助细胞处理苯并芘,有助于我们预测可能易患人群。”

“研究此类遗传变异对HR的ssDNA缺口的影响非常重要,研究也提出了pRIMpOL变异在癌症中可能发挥潜在作用,还有助于预测哪些个体对致癌物的接触更敏感。”

(生物通)

原文标题:

primpol-dependent single-stranded gap formation mediate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t bulky DNA ad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