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不过,科学家们对这种疾病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此前的膀胱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揭示了不少欧洲人的膀胱癌易感位点。现在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进行了中国人的膀胱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膀胱癌易感位点。这项研究于三月二十九日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张正东(Zhengdong Zhang)教授。

GWAS是一种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常见遗传变异进行总体关联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变异与表型之间关系,近年来在人类医学和遗传学领域发展迅速。研究人员收集3,406个膀胱癌和4,645个对照进行GWAS分析,发现CWC27内含子中的一个位点与中国人大的膀胱癌风险有显著关联,但和欧洲人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相关。

研究显示,该位点的风险等位基因会大大提升CWC27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CWC27在膀胱癌中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发挥致癌作用。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中国人的膀胱癌遗传易感性,更好的鉴别高风险人群。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世界范围的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而喉鳞状细胞癌(喉癌)占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第二位。人们至今还不清楚喉癌的明确病因,不过有些高危因素被认为与疾病的发展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10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中国人群喉鳞状细胞(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的三个易感位点。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7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林东昕(Dongxin Lin)院士以及吴晨(Chen Wu)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更多详细信息参见:林东昕院士Nature子刊再发GWAS研究新成果)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卵巢癌有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5年生存率仅25%左右。上皮性卵巢癌是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及死亡率最高的类型。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筛查了与中国汉族妇女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相关的易感位点,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1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更多详细信息参见:中国科学家Nature子刊发表GWAS研究新文章)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差异很大,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较低。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在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复旦大学的徐剑锋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的孙颖浩教授和日本RIKEN的Hidewaki Nakagawa领导研究团队,在亚洲人中鉴定了两个新的前列腺癌易感位点。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十月七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更多详细信息参见:孙颖浩、徐剑锋领衔发表重要癌症成果)

作者简介:

张正东,男,1964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学校科技处处长,校党委委员,兼任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卫生系并留校任教。1994年和2000年先后于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获环境卫生学硕士学位和劳动卫生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2005年8月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在内的20余项科研项目。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bladder cancer in a Chinese cohort reveals a new susceptibility locus at 5q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