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攻克科学难题”“如何发展‘卡脖子’技术”“如何培养本土人才”,是当前我国科技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11月6日—9日在昆明举行的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青促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青促会讲堂上,一群来自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年轻人围绕这些话题各抒己见。他们有的已是老朋友,随时随地就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有的则是初次会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行跨学科探讨,不少人甚至感到“相见恨晚”。

青年的情怀

“建造‘天眼’过程中的很多事都非常杂,幸好我们山里还有一群年轻人在茁壮地成长,所以我们都在努力地一步步把望远镜调试好,争取未来两年给中国的天文界一个满意的答卷。”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在青促会讲堂上做题为《逐渐睁开的中国天眼》这一报告时,讲述了“天眼”FAST的原理以及建造过程。当幻灯片放到第64页的时候,“情怀”两个字触动了在场年轻人的心,有的甚至在偷偷抹眼泪。

除了姜鹏,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年仅30岁的研究员刘真作了《非人灵长类转基因技术》的报告。他讲述了如何攻克克隆猴的关键技术以及个人成长感悟,和青年同仁交流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出国的“捷径”。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在《核心技术需要在试错中发展》的报告中坦诚地讲述了龙芯曾经失败的经历,以及龙芯拒绝国外大公司的诱惑,坚持独立自主、钻研核心技术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发展核心技术要坚持自力更生。

学术交流、研讨和合作是科学研究不断取得进步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青促会讲堂是今年第一次举办,主办方希望用一些优秀会员的成长经历和事迹鼓舞广大青年人。此次在昆明举办的2018年学术年会暨青促会讲堂,有来自全院110余家单位的400余名青年参加。会议同时还召开了《科学》期刊述评研讨会、学科分会学术研讨会、女科学家论坛,并组织了参观交流等活动。

“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困难面前坚定必胜的信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稳步实现自己科学目标的努力过程。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青促会昆明分会会长、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陈亚军说。

“我们和不同科研领域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引发自己深层次思考,从而摩擦出思想火花。这使得我们跳出来,扩大了视野,给自己的科研道路增添了更多可能。” 青促会昆明分会副会长、云南天文台正高级工程师常亮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也代表了众多青促会成员的心声。

打造人才培养平台

青促会是中科院对全院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人才组织,通过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拓宽学术视野,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2011年6月17日中科院青促会成立。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对青促会寄予厚望。他曾表示,成立青促会是为了落实“创新2020”相关人才举措,全面提升中科院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品德、善于把握科技前沿、能够带领团队进行自主创新的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据青促会秘书长何潇介绍,青促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全国设立了13个地方分会,遴选了8批3190名会员,从事的研究方向涵盖了自然科学全部范畴,绝大多数为博士学位获得者。

在中科院,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半壁江山。如何提升这批年轻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学术视野,促使他们成长为学术、技术带头人?这是中科院一直思索的问题。青促会正是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

青促会自成立以来,一大批青年才俊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锻炼和培养,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承担国家任务表现出色,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培养中科院青年人才的学科交叉和创新合作,青促会每年都要举办学术交流与国情考察活动,同时建立“青年科学家系列论坛”,鼓励大家组织带有重大科学问题导向性的学术交叉活动。2018年,青促会先后在化学能源材料、数理天文、生命、地学与工程装备交叉领域开展了多项联合论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青年学者交流平台。

新生代崭露锋芒

推动成果转化实践也是青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6月,青促会帮助青年科学家在辽宁省辽阳市进行产业对接,落实合作协议5项。

何潇告诉记者:“青年科学家在辽阳市开展技术对接,有力推动青促会会员科技成果解决企业技术瓶颈问题,体现中科院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历史使命。”

10月,青促会又携手与宁波镇海区合作举办了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共有来自30多个院属单位的青年人才参加,多位会员获得大赛奖励以及项目落地政策与资金支持。

在镇海区相关人士眼中,青促会是“中科系”的又一支新生力量。他们与青促会达成的多项合作,可以帮助青年科学家从“研发门”迈进“产业门”,也为地区经济发展寻找项目支撑和新动能。

新生代们也开始崭露锋芒。

计算所陈云霁、陈天石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引领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他们将寒武纪应用到华为旗舰手机Mate10中,使先进智能技术普惠千家万户;他们孵化了国际上首个智能芯片独角兽创业公司——寒武纪公司。

空间中心党炜牵头开发的蜂鸟云测一站式元器件检测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成果,为中国元器件检测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

海洋所史大永首次在国际上从海藻活性成分中分离、合成化合物“海普诺”,并成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宁波材料所曾志翔攻克了电子产品低温等离子体防水涂层关键技术,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防水纳米涂层产品,居国内电子产品防水涂层领域市场占有量的首位,相关产品已在华为、vivo、小米、OppO等高端手机与无人机、汽车、海洋工程等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

在本次学术年会上,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甘烦远指出,青促会的成立是中科院建设系统性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举措,不同于以往人才项目最终归流于科研项目的尴尬局面,青促会通过建立宽松的经费使用机制、培育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托举出了一大批青年科技精英,并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