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阿尔茨海默病外周Aβ清除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亮点推荐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两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成果。

其中题为“peritoneal Dialysis Reduces Amyloid-beta plasma Levels in Humans and Attenuates Alzheimer-associated phenotypes in an App/pS1 Mouse Model”的文章发现了腹膜透析降低人体血液Aβ水平并改善App/pS1小鼠阿尔茨海默病表型,公布在Acta Neuropathologica杂志上。

另外一篇文章:“Blood-derived Amyloid-β protein Induces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ies”文章,公布在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发现了血液源性Aβ诱导AD病理的形成机制。

这些研究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王延江教授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宋伟宏教授、澳大利亚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周新富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王以政教授等合作完成。

国际知名AD学术论坛(Alzforum)也对“腹膜透析降低人体血液Aβ水平并改善App/pS1小鼠阿尔茨海默病表型”一文进行了报道,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给予积极评价。

另外,以王延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综述以“A Systemic View of Alzheimer disease— Insights from Amyloid‑β Metabolism Beyond the Brain”(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观:从脑外Aβ代谢中得到的启示)为题,于2017年9月29日在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上正式发表。

AD发病机制尚待阐明。传统观点认为AD是一个大脑本身的疾病,脑内的致病物质β淀粉样蛋白(Aβ)被认为来自大脑神经元。清除脑内Aβ是AD防治的重要策略,传统方法是使药物进入脑内发挥Aβ清除作用,然而临床试验表明一些Aβ清除药物进入脑内可影响大脑内环境而导致神经损害。最近研究表明外周组织细胞也产生Aβ,外周来源的Aβ在AD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王延江教授团队在前期揭示机体存在生理性Aβ外周清除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从外周途径清除脑内Aβ的AD防治方法。研究发现,采用当前临床上应用的腹膜透析方法可有效清除人体血液Aβ,并可清除动物模型脑内Aβ沉积、改善认知。该研究成果证实了通过外周途径清除Aβ来防治AD的可行性,表明Aβ外周清除是一个有前景的AD防治策略。此外,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AD转基因小鼠和正常小鼠并联的方法,使两者血液循环联通,发现源于转基因小鼠的Aβ可通过血液进入正常小鼠脑内形成AD病理改变,并诱导神经功能障碍。该研究成果表明外周来源的Aβ本身可导致AD发生,提示AD可能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外周来源的Aβ可作为AD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王延江教授团队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从外周来源Aβ角度研究AD的发生机制和诊治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从系统角度来探讨AD发生机制、寻找诊断标志物和防治措施的新思路。

原文标题:

peritoneal Dialysis Reduces Amyloid-beta plasma Levels in Humans and Attenuates Alzheimer-associated phenotypes in an App/pS1 Mouse Model

Blood-derived Amyloid-β protein Induces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