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报道 5月27日,厦门大学的韩家淮(Jiahuai Han)院士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lectrophysiologist shows a cation channel function of MLKL”,为我们亮点推荐了中国科学家近期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程序性坏死(又称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呈现坏死细胞形态学特征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科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程序性坏死分子机制的许多细节,揭示了它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

我想了解默克密理博的更多凋亡检测产品

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以及Toll-like受体家族启动,并通过和受体蛋白互作的两个蛋白激酶RIp1和RIp3传递死亡信号。2009年,北京生命科学院的王晓东实验室发现了RIp3是在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必不可少的信号传递蛋白。2012年,王晓东实验室再次利用精密的蛋白分析与化学生物学手段,在发现了RIp3的特异性底物蛋白MLKL(NIBS王晓东发表MolecularCell封面文章)。

在近期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高召兵(Zhaobing Gao)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王华翌 (Huayi Wan)助理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MLKL可在体外发挥阳离子通道功能(上海药物所等发现与细胞死亡相关的新型离子通道 )。

最初,采用一种平面脂质双层记录技术,作者们发现MLKL仿磷酸化突变体(MLKLE/D)形成了离子通道。他们进一步确定了MLKL通道能透过单价离子Na+和K+,而不能透过Cl−。进一步他们评估了MLKL通道对二价阳离子的渗透性,证实当存在Na+和K+的情况下MLKL通道优先透过Mg2+而非Ca2+。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人员揭示了全细胞电流密度、膜电位去极化和程序性坏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出MLKL通道活性时执行程序性坏死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此外,研究人员确定包含6个螺旋(H1-H6)的MLKL N-末端结构域足以发挥通道功能。此外,他们还进一步证实了螺旋H1, H2, H3, H5和 H6是跨膜片段,而H4定位在细胞质中。这一研究发现结合它的选择性通透性,将MLKL与其他的离子通道,如TRpM6、TRpM7和电压门控钾(KV)通道区分开来。

最后,韩家淮院士指出,高召兵、王华翌和同事们在这一研究中提供了MLKL在程序性坏死中发挥功能的一个新型的工作模型。

程序性坏死是近来发现的一种由死亡受体介导的caspases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模式,通常在凋亡被抑制的情况下发。程序性坏死与炎症性病变、缺血性血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热点。

2016年1月,来自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天然产物Kongensin A作为一种非经典的HSp90抑制剂,可以阻断RIp3依赖性的程序性坏死。这项研究发布在Cell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NIBS沈志荣、雷晓光Cell子刊发表程序性坏死研究新成果 )。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Electrophysiologist shows a cation channel function of MLKL

Whether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MLKL) mediates necroptosis by forming ion channel, none-selective pore, or simply by disrupting plasma membrane is unclear.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recent issue of Cell Research, Xia et al. showed that MLKL functions as a novel class of cation channel.

作者简介:

韩家淮

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主任,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特聘教授,****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

曾获比利时Jean Stas奖 (1991)、美国心脏协会成熟研究员奖 (1995)、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B类) (2001)、“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2009)、“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 (2009)、“****成就奖” (2009)、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 (2011)、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

2007年8月起:厦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并兼任美国Scripps研究所教授。
2001年11至2007年7月:兼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1993至2007:历任美国Scripps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90至1992: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
1990:获布鲁塞尔大学博士学位。
1982和1985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主要学术成就
韩家淮教授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通路以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反应。p38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它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发育、分化、衰老、凋亡、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韩家淮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在p38信号通路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迄今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韩家淮教授的研究成果将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传染及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从而为预防治疗这些人类顽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主要研究兴趣
生物体内存在着抵御外界感染与侵害,清除内部病变的机构--免疫系统。免疫的功能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韩家淮教授的研究重点是在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细胞内信号的传导。

研究方向包括:
1.炎症反应及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2.应激(如辐射、许多化学致癌物、病原体感染、炎症因子与基因突变等)反应与癌症发生以及其它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