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报道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激活GLp-1受体通过β-Catenin促进了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3月3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

第四军医大学的罗晓星(Xiaoxing Luo)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罗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1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科技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疾病,许多人包括老年人、长期卧床的患者、宇航员及生活中久坐不动的人都受到这一疾病影响。废用及减负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导致了成骨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下降。众所周知,这些效应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能够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由此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代表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策略。

欢迎索取AAV相关产品的更多信息

罗晓星教授和合著作者在新论文中指出,近期的一些研究报告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骨生长和重塑一个重要的介质。GLp-1 受体激动剂与成骨细胞活性之间显示出正相关关系。然而,目前尚未在成骨细胞中发现GLp-1受体,对于GLp-1受体激动剂调控骨重塑的机制也不清楚。

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鼠减负诱导骨质疏松模型中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 (Ex-4)促进了骨形成,提高了骨量和骨质。这些功能伴随着成骨细胞数量和血清骨形成标志物增加,同时脂肪细胞数减少。此外,他们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中检测到了GLp-1受体,而在成骨细胞中则未检测到GLp-1受体。他们证实Ex-4激活GLp-1受体通过调控pKA/β-catenin和pKA/pI3K/AKT/GSK3β信号促进了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抑制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GLp-1受体调控了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阐明了GLp-1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潜力的分子基础。

此外,在同一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p38α MApK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调控了谱系定向和骨保护素(OpG)合成阻止了骨质流失。揭示出p38α MApK在骨骼发育及骨重建中发挥了从前未知的作用(上海交大Cell子刊发表干细胞新成果 )。

2015年9月,来自哈佛附属Hebrew SeniorLife衰老研究所(IFAR)的研究人员,与来自一些国际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合作鉴别出了一种遗传变异,并证实其调控了负责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的一个基因。这项研究的结果发布在Nature杂志上,有可能促成一些预防老年人骨折的干预措施(Nature发布基因组测序重要发现 )。

另有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处研究人员证实,盘状结构域受体2 (DDR2)抑制了破骨细胞生成,由此为骨质疏松症指出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相关研究发布在2015年3月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西安交大Science子刊发表研究新成果 )。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Activation of GLp-1 Receptor promote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β-Catenin

Glucagon-like peptide 1 (GLp-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bone remodeling, and GLp-1 receptor agonist show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osteoblast activity. However, GLp-1 receptor is not found in osteoblast, and the mechanism of GLp-1 receptor agonist on regulating bone remodeling is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the GLp-1 receptor agonist exendin-4 (Ex-4) promoted bone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bone mass and quality in a rat unloading-induced bone loss model……

作者简介:

罗晓星

男,1955年2月出生,河北任丘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药理学专家,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副主任,药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生理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脏组胺H3受体,并证实其功能及信号转导通路;发现组胺是一种新的交感神经递质,提出组胺调控交感神经传递的新假说;在针对多重耐药细菌的新型反义抗菌药物靶标发现、抗菌新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筛选,以及反义药物递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有显著成绩。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1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科技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主译、副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科技重大专项分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军队医学科研专项、攻关课题3项,省市级课题3项。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奖”金奖,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教师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多次,荣获第四军医大学“十五”、“十一五”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导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