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报道 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HpCAL1(Hippocalcin-like 1)可通过激活ERK1/2-MApK信号通路促进p21Waf/Cip1稳定来抑制肝细胞癌进展。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国家“****”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刘杰(Jie Liu)。刘教授一直从事消化科临床医疗及疑难病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与肿瘤。先后发表SCI论文70篇,包括Cell,Cancer cell,Nature Clin pract Oncol.,The Lancet,Hepatology,Oncogene等。

肝细胞癌(HCC)是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但当前对于肝癌发生的潜在机制仍知之甚少(延伸阅读:何川教授亮点推荐中国学者成果:诊癌从血液入手)。细胞培养稳定核素标记(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SILAC)技术是一种利用稳定核素标记细胞内蛋白并根据质谱丰度比率进行定量的体内代谢标记技术,结合不同的蛋白亲和富集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蛋白定量信息。SILAC现成为了在癌症中全蛋白质组范围发现新型生物标记物的一种强大定量策略。HpCAL1被发现是一种钙传感器蛋白,蛋目前对于HpCAL1在癌症,包括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仍不很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SILAC,确定了HpCAL1是在HCC细胞系和组织中下调的一个新型的肝癌发生抑制因子。HpCAL1丧失表达与H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有意思的是,相比于健康捐献者,HCC患者血浆中分泌HpCAL1蛋白显著下降。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8.654 ng/mL浓度的血清HpCAL1能够较好地预测HCC。此外,异位表达HpCAL1可抑制细胞增殖,而耗尽HpCAL1则可促进体内外细胞生长。

Firefly™水凝胶颗粒,采用独特杂交后连接的设计对目标miRNA进行荧光标记。

机制研究证实,HpCAL1直接与细胞核中的p21Waf/Cip1相互作用需要HpCAL1的EF 手(EF-hand) 4结构模体和p21的Cy1结构域。这种互作以一种ERK1/2-MApK依赖性方式稳定了p21Waf/Cip1,随后通过破坏SCFSkp2和CRL4Cdt2 E3连接酶复合物阻止了p21Waf/Cip1蛋白酶体降解,提高了p21Waf/Cip1蛋白稳定性及抑制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内外HpCAL1的肿瘤抑制功能均依赖于p21。这与观察到的在HCC组织中HpCAL1和p21Waf/Cip1的表达呈正相关相一致。

新研究结果揭示出了p21Waf/Cip1上游一个抑制细胞周期进程的新型肿瘤抑制子,并为HCC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诊断和预后因子和潜在治疗靶点。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Hippocalcin-like 1 suppres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p21Waf/Cip1 stabilization via activating ERK1/2-MApK pathwa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during hepatocarcinogenesis remained unclarified. 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 (SILAC) is a powerful quantitative strategy for proteome-wide discovery of novel biomarkers in cancers. Hippocalcin-like 1(HpCAL1) is found as a calcium sensor protein. However,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HpCAL1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cancers, including HCC……

作者简介:

刘杰

男,主任医师,教授,消化科主任,擅长消化系统疑难杂症、慢性肝病、消化系统肿瘤。

刘杰教授为国家“****”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世界胃肠病学大会“青年医师奖”获得者;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省级“十大杰出青年”;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获得者;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上海市“领军人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免疫学系教授。

The Lancet等10余种SCI收录英文杂志审稿专家。留学美国Thomas Jefferson 大学5年。一直从事消化科临床医疗及疑难病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与肿瘤。克隆出4个国际上未见报道的肝硬化癌变早期预警新基因,可使肝硬化癌变提前3-5年预警,论文发表在Hepatology,Oncogene等,并受The Lancet邀请,就乙肝在中国的状况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评述。率先建立核酸适配体筛选平台并鉴定出抗胃癌和抗乙肝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填补本领域国内空白并申请专利,提供了胃癌早诊及抗乙肝新药创制全新策略;首次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判别方法建立了胃癌前病变癌变概率判别模式,此工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临床研究中积极走转化医学之路,在Nature子刊发表的临床病例研究被美国医师协会推举为该国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教材。先后发表SCI论文70篇,包括Cell,Cancer cell,Nature Clin pract Oncol.,The Lancet,Hepatology,Oncogene等。担任****通讯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国家多部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职。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863”、”973”课题等10余项。受国际同行邀请参编了在美国出版的三部国际英文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