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湾的比目鱼 由一个物种近乎消失引起的衰退
在过去的40年里,标志性的波罗的海鱼类:比目鱼的渔业上岸量急剧下降。在20世纪80年代,芬兰湾的比目鱼渔业上岸量下降了90%,这一趋势后来得到了与渔业无关的调查的证实。
在波罗的海有两种神秘的(即形态上非常相似的)比目鱼种:欧洲比目鱼(platichthys flesus),它在高盐度近海盆地产卵远洋蛋,以及最近描述的波罗的海比目鱼(platichthys solemdali),波罗的海的特有鱼。
后者产生底层卵,非常适应芬兰湾和波罗的海北部沿海水域的低盐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底栖产卵物种出现在芬兰湾,那里的盐度对于p. flesus的繁殖来说太低了。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单的基因测试来区分这两种物种。通过分析过去四十年收集的挣扎者耳骨中的DNA,他们发现欧洲蕨类植物实际上曾是芬兰湾最丰富的物种。然而,他们几乎完全消失了。
“我们发现,渔业上岸量的下降与浮游生物欧洲比目鱼近乎完全消失的时间密切相关 - 这种物种本来不应该发生在这里。这个物种 - 不是波罗的海比目鱼 - 主宰当地的集合直到三十年前,但由于环境条件恶化而消失,“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员paolo Momigliano说。
欧洲的比目鱼无法在芬兰湾繁殖;他们最北端的产卵场位于哥特兰盆地东部的哥特兰以东。然而,幼虫和幼鱼可以通过深水流运到芬兰湾。
富营养化和气候变化导致了哥特兰盆地东部环境条件的恶化。反过来,这可能大大减少了向芬兰湾的幼虫供应,解释了欧洲比目鱼从芬兰海岸几近完全消失。
揭示每个物种对比目鱼种群的贡献对于适当管理这种海洋资源至关重要。作者开发的测试还提供了实时监测每个物种对当地比目鱼组合的贡献的方法,并且第一次将允许估计人口变化,对气候变化和开发的适应力,以及每个物种对管理的反应。
“但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隐藏的物种在我们注意到它们存在之前可能会在当地灭绝,”莫米利亚诺指出。
从480个耳石(耳骨)中提取DNA,从含有超过29000个牙鲆耳石的集合中取样。这些项目每年从1975年至2011年收集,作为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及其前身芬兰游戏和渔业研究所进行的常规抽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