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11月22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洞穴沉积物研究论文显示,南非早期人类的化石记录偏重于气候较干旱时期。这一发现暗示可能存在化石记录空白,因而可能模糊了演化模式,影响了人们对该地区早期人类生境和饮食行为的理解。

南非早期人类化石最集中的地方在约翰内斯堡西北部的洞穴,那里被称为人类的摇篮。但是,由于洞穴沉积物崩塌混乱,因而一直难以准确测定化石的年份并评估它们的演化历史。

开普敦大学的Robyn pickering及同事另辟蹊径,对包围在含化石沉积物外面厚厚的流石进行分析。这些流石的年份可以用微量放射性同位素测得。流石包括钟乳石和石笋,由洞内的溶解矿物质沉积在流水中形成。作者发现他们所分析的流石在320万年至130万年前发生沉积,中间分为6个间隔期。他们认为这意味着当时气候较潮湿,因而存在较多的水可以沉积流石,洞穴更有可能阻挡外来的沉积物和人类遗骸,从而使流石的形成不被中断,但也因此留下了化石记录空白。

当气候变干旱之后,植被消失,增强了表面侵蚀,使洞穴向外部沉积物打开,人类遗骸得以保存下来。虽然潮湿的气候期可能留下了化石记录空白,但是作者认为流石仍可以为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提供宝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