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1年6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王明伟/杨德华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团队共同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pR160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揭示了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160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转移倾向的相关性,为以该受体为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GpR160(也称GpCR1或GpCR150)曾经作为孤儿受体而被关注。王明伟课题组通过一系列基因特征和生物功能研究于2016年首先报道了该受体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凋亡关联。2020年,GpR160因发现可被内源性配体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调节转录肽(CARTp)激活而解孤,该配体参与神经性疼痛的调控。
此次发表的研究工作通过在224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组织样本中检测GpR160信使RNA与膜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GpR160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Gleason分期、M分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患者年龄相关,从而为评估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参数。
GpR160与M分期负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提示GpR160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转移机制。研究人员运用靶向GpR160的shRNA重组慢病毒发现GpR160表达敲低后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ZO-1表达下降,间质标志物N-cadherin、Snail、FN1和Vimentin的表达增高,同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划痕修复加快,而过表达GpR160的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却显示了与之相反的结果,表明GpR160参与了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迁移过程。
图:GpR160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图a-d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GpR160 mRNA和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图e-i显示GpR160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分期、疾病分期、M分期、血清pSA水平以及患者年龄相关联。图j-n显示过表达GpR160的正常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上皮标志物表达升高,间质标志物表达降低;GpR160表达敲低后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标志物表达下降,间质标志物表达增高。图o-q显示GpR160表达敲低后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细胞划痕修复增强;过表达GpR160的正常前列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间质细胞划痕修复减慢。
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郭婉晶和肿瘤医院住院医师张峻瑜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