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丹麦大学的Fernando Colchero和杜克大学的Susan Alberts领导,包括来自14个国家/地区的42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为衰老理论“衰老不变率假说(the invariant rate of ageing hypothesis)”提出了新的见解,指出每个物种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衰老速度。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我们服用多少维生素、我们的环境多么健康或我们运动多少,我们最终都会衰老和死亡。

Colchero将统计学和数学应用于人口生物学,他表示,“通过结合大量未公开的数据,将9个人类种群的出生和死亡模式与30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种群的信息进行比较,我们能够阐明衰老不变率的假设,其中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大猩猩、黑猩猩和狒狒。”

为了探索这一假设,研究人员分析了预期寿命(即个体在人口中死亡的平均年龄)与寿命平等(衡量老年人死亡的集中程度)之间的关系。

他们的结果表明,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寿命平等也会增加。因此,当一个人口中的大多数人倾向于在大约相同的年龄(例如现代日本或瑞典观察到的大约 70 多岁或 80 多岁)时,寿命平等是非常高的。然而,在1800 年,这些国家的寿命平等性非常低,因为死亡人数较少集中在老年,这也导致预期寿命较低。

预期寿命显著增加,并且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如此。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减缓了衰老速度,Colchero说,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婴儿、儿童和年轻人幸存下来,这提高了平均预期寿命。

该研究的一些作者之前的研究揭示了从工业化前的欧洲国家、狩猎采集者到现代工业化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和寿命平等之间的惊人规律。

然而,通过在我们的近亲中探索这些模式,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在灵长类动物中可能是普遍的,同时它提供了对产生它的机制的独特见解。

“我们观察到,不仅人类,而且暴露于不同环境的其他灵长类动物,通过降低婴儿和青少年死亡率成功地延长了寿命。然而,这种关系只有在我们降低早期死亡率的情况下才成立,而不是通过降低衰老率。”Colchero说。

作者使用统计学和数学表明,即使衰老速度的微小变化也会使狒狒种群在人口统计学上表现得像黑猩猩甚至人类。

Colchero说:“并非所有东西都丢失了,医学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所以也许科学可能会成功实现进化无法实现的目标:降低衰老速度”。

(生物通:万纹)

原文标题:

The Long Lives of primates and the "Invariant Rate of Ageing" Hypo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