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发表液体活检新成果,助力结直肠癌诊断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传统的结肠镜检查是侵入性的,不仅昂贵耗时,也让患者不舒服。最近一项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循环肿瘤DNA的甲基化图谱也许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并帮助预测患者的预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领导的团队分析了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发现了结直肠癌特定的甲基化模式。他们认为,这些模式可以区分患癌和不患癌的个体,以及预后较好和较差的个体。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种甲基化标志物,能够从一般人群中检测出结直肠癌,并具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徐瑞华及其同事在论文中写道:“总体而言,我们的结果表明,游离DNA(cfDNA)甲基化标志物可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和监测,并有可能实现无症状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检测。”
研究人员此次比较了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生成的459个结直肠癌肿瘤样本的甲基化图谱以及754个正常样本的甲基化图谱。之后,他们重点关注了两组之间呈现差异的9个标志物,并利用它们来建立结直肠癌的诊断评分。
他们表明,这种被称为“cd-评分”的模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接近88%)和特异性(接近90%),可将结直肠癌与对照区分开。此外,治疗前患者的cd-评分高于治疗后患者。若患者治疗后仍可检测到残留肿瘤,则评分也较高;同时患者复发后的评分也较高。这表明,这种评分可检测出残留肿瘤,评估治疗是否有效,并筛查复发情况。
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一个名为“cp-评分”的预后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游离DNA甲基化分析与临床和人口统计特征(比如肿瘤分期和部位以及患者年龄和性别)结合在一起。根据这种cp-评分可将患者队列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其生存期明显不同,并且与死亡风险高度相关。
他们指出,cd-评分中的一种标志物cg10673833有着很高的诊断效率,其甲基化随着患者的治疗而发生改变。这表明,对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它有望作为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标志物。
在对1,493名高危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中,cg10673833甲基化分析鉴定出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19例,以及8例原位大肠癌中的7例,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86.8%。该检测对晚期癌前病变的敏感性较低,仅为33.3%,但仍高于其他已报道的结直肠癌游离DNA甲基化标志物。
研究人员指出,这表明cg10673833标志物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工具。同时,这项研究凸显了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监测和预后中的价值。
美国Laboratory for Advanced Medicine(LAM)公司正在将这项检测商业化。据LAM发言人介绍,这项工作将促进其下一个商业化癌症检测的开发。LAM的总部位于美国著名生物谷加利福尼亚州尔湾,致力于癌症早期诊断和干预。(生物通 薄荷)
原文检索
Circulating tumor DNA methylation profiles enable early diagnosis, prognosis prediction, and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01 Jan 2020:
Vol. 12, Issue 524, eaax7533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x7533